本文目录一览:
收集五个海外华侨爱国的故事
陈嘉庚 陈嘉庚,原名陈甲庚,福建泉州人,爱国华侨领袖、知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1891年,陈嘉庚跟随家人前往新加坡谋生,1904年后,他创建菠萝罐头厂以及自营谦益米店,并开始经营橡胶产业,后成为当地知名的橡胶大王。1910年,陈嘉庚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
华罗庚坚定地选择回国:在“七·七”事变之后,这位著名的数学家放弃了在英国的优越生活条件,选择回到正处于抗日战争中的祖国。他不仅拒绝了国外的金钱和学位诱惑,还积极参与国内的抗日救国运动。到了1950年,华罗庚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请为终身教授。
钱学森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陈嘉庚 陈嘉庚是爱国华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在海外积极为家乡和国家作出贡献,回到祖国后更是致力于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他创建了集美学校等教育机构,并为中国的抗日救国事业慷慨解囊。陈嘉庚的爱国事迹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庄世平 庄世平是香港著名银行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爱国华侨。
在滇缅公路战时运输线上,就有逾千名南侨机工因战火、事故和疾病而牺牲。为了纪念南侨机工的卓越贡献,云南省人民***于1989年7月7日在昆明西山建立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该纪念碑现已被列为中国侨联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中国的成立,海外华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海外赤子和炎黄子孙的爱国事例
他在一八七三年夏诞生于爪哇,一八八七年转往新加坡读书,一八九一年赴美国留学,一八九七年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到南洋群岛,从事华侨教育事业,并参加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倡导革命的宣传工作。
海外赤子 他们心系故乡 海口得胜沙步行街,以及文昌中学、南岛小学、冠南小学等处,都有充满南洋风格的、有着同样名字的建筑———“王兆松楼”,这些楼宇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见证着王家四代人的爱国爱乡情怀。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黄帝陵就在中国陕西省黄陵县的一座长满了苍松翠柏的山上,现在每年清明时节,都有许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到那里去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