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北大学120周年校庆相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西北大学120周年校庆相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陕西师范大学绰号?
陕西师范大学又叫“陕西吃饭大学”,这个名字小编曾经在一个相声里听过,就名称而言,说明陕师大的饭好吃,小编感觉还有一点谐音的意思,同时小寨旁的校区还被人称为“吴家坟***女子教育书院”。
青曲社苗阜自诩弘扬陕派相声为己任,陕西相声已经自成一派了吗?
首先感谢相声一休哥的邀请。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了不起,时隔多年,苗阜继“中兴西北相声”、“扛起西北相声大旗”这些高大上的词语之后,终于又捅出了新词!“弘扬”、“己任”是那么的豪气干云,放眼当今中国相声界,敢这么往上捅词的,除了苗阜,应该是找不出第二个!
不过轩主很好奇,相声自诞生以来,牛人出了不计其数,从最初“万人迷”领衔的“相声八德”,到解放初期振兴相声艺术的三位***侯宝林、马三立、刘宝瑞,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马季、苏文茂、侯耀文、姜昆、师胜杰、郭德纲,可是相声界什么时候有过门派呢?如果说,以说各地方言为门派,那全国的相声门派可就多了去了,可是也没听说有东北派、唐山派、山东派、湖南派呀?那么陕派相声的提法是从何而来呢?
如果轩主没记错的话,相声按表演特色应该分为北京相声、天津相声两大阵营,天下相声基本都出在这两大流派。北京相声以紧跟时代潮流特色,以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己任,作品大都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天津相声更多的是表现当代的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北京相声重表演手法,天津相声重表演功底!那么苗阜口中的陕派相声是什么特色呢?侧重的又是哪些方面呢?
陕西人的特点是“生、冷、蹭、倔”,给全国人民的印象是憨厚、直爽、豪放。陕西人说话像打枪,带有一股秦腔味儿!但是我们从苗阜的相声当中,感觉不到这些陕西人的特色啊!虽然苗阜很多相声都是陕西方言,但好像是连一句秦腔都很少在作品里展现吧?另外,西安的相声团体可不少,卢鑫玉浩的相声新势力,珍友社的衡小珍,相声第二盟的马腾翔等等,可是他们的相声风格,与苗阜的表演风格截然不同啊!如果非要说谁的相声最具有陕西人的特点,那么轩主觉得,绝对应该是衡小珍先生吧?
不知道朋友们是怎么理解苗阜口中的陕派相声的,反正轩主实在是糊涂。其实,什么中兴西北相声、弘扬陕派相声啊,就不能少喊些高大上的口号吗?就不能别动不动就拍胸脯说扛大旗吗?难道脚踏实地的干实事,不好吗?
苗阜对于相声在陕西这个地方立足,是做了一定贡献的,这是不应该抹杀的。
尽管现在西安相声社多了起来,有些运营的也很风火,但是青曲社也仍然有一些举足轻重的地位。
尤其是在跟官方合作这条路线上,苗阜是走在前面的。
如果以官方的话语权而言,苗阜是可以代表陕西相声的。
但是陕派相声,或者陕西相声自成一派的说法,还为时尚早,或者很不合适这么说。
在相声行业里面,很少有人说这是哪一派相声。
虽然经常有京派、津派的说法,甚至有侯马常三派的分法。但其实在相声界,对于“派”这种提法是很抗拒的。
因为相声不像京剧那样,会形成某种流派,相声演员一个人一个样,很难形成流派。
少马爷马志明早年接受***访的时候也是很强调这一点,世界上没有马派相声,只有马家相声。
这样说,也许是少马爷刻意谦虚了,但也是相声客观存在的现实。
一家独大不能代表相声的繁荣。
一枝独秀寒意浓,百花齐放才是春。虽然我是郭德纲的粉丝,但我并不拒绝接受别的风格的掌声类型,儿时记得一年春晚,观众分为红黄队,整场晚会有一半都是相声语言类的节目,那是一个***辈出的年代,主流相声还没有教人向善的沉重任务。
随着小品的兴起,语言类节目逐渐走向势衰。
不想多写了,只是希望中国相声演员能够放弃内哄,有时间多用些功夫在创作新段子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北大学120周年校庆相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北大学120周年校庆相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