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学校庆筹备小组工作分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学校庆筹备小组工作分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985、211当真与普通大学差距很大吗?名校情结到底该不该存在?
在一个中上的211。很多同学学习都是自学,大家发展不一样。努力搞项目,努力保研,考证书啥的,氛围很浓烈。当然,也有打游戏度日。但是学生不会差到哪,至少学习上。我自认为还行,骄傲了一个学期,以为跟我玩的同学比我逊。要面子,不问。私底下就特别注意。不说了,个个平时划水的,还比我高。绩点都上4。
这里不是说985.211的同学智商高。我想说,是大家的学习能力高,还有学校的经费足,进入实验室跟着老师,这种机会很多。在我理解里,普通大学经费可能没有我们学校的多吧,学生的好学程度也没有985.211的高吧。差距就这么体现的吧。
另外,名校情结还是要有的吧。我这意思是不能百分百的名校情结。对于我来说,能作为名校的可能就只有那十几所了。作为2018届广东的考生,出省的人应该少。大家都将就省内的985.211。想起我的同学,比我低10多分,跑到东北的985去。我也曾这样后悔,干嘛不去湖南的985呢?但是,现在我有点妥协了。干嘛过不去,有些同学比我分高的还去深圳大学。看好的就是发展。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这些都可以抵掉名校情结。在大城市,上学,我认为是一种享受。
说得乱,关键看你个人的选择。选择了学校,就要有努力的样子。学校真的不是你感到自卑或骄傲的资本。
十几年前的高考,因为是高考结束后就估分填报高考志愿,由于估分存在的偏差问题,也没有老师对志愿填报进行系统性指导,填报志愿都是凭自己的想象和一腔热情,于是我和班上很多同学认误判了自己的高考成绩,都报考了四川大学。结果只有那个最高分的同学去了985的四川大学,余下的人要么调剂到了普通211的 冷门专业,要么去了普通二本的院校,当时能进普通211大学我还是蛮开心的,而其他去普通本科的同学也并没有表现得太失落。
大学毕业后,高中同学也很少有人考研,都出来工作了,当时大多数同学去了浙江、上海,广州、深圳。十几年过去,没听说985毕业(除了清华的那个去了科研机构,中科大的那个去了阿里巴巴)的同学比普通院校毕业的同学混得好。但是时间过了十几年后,高等院校在不断扩张,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上大学不再是难事,于是社会开始把本科院校毕业于985、211作为招聘的条件,至于985、211学校和普通院校是否有差别,那绝对是有差别的。
首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高考分数线摆在那边,除了小概率的高考发挥超常和发挥失常的同学,大多数考上211、985的同学高考分数一定比普通本科的学生高考分数高,这意味着大多数考上211、985的学生应试能力比普通本科学生强,而应试能力的背后更是与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相关,而211、985大学为了对自己的招牌负责,也为了对这些高分进去的学生负责,会千方百计督促学生继续努力学习,不虚度四年的大学时光,毕竟培养出知名校友也是母校的光荣。从学风上看,985、211大学会比普通本科院校浓郁一些。
从考研或者社会招聘看,很多985、211高校更喜欢招本科是211、985院校毕业的学生,有的单位设置招聘条件对本科生的毕业院校做要求,这是高等教育不断大众化进程中,社会的一个选择,这对普通公立院校、独立学院、民办大学的学生很不公平。
但是,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真正优秀的人才从来不会被世俗所羁绊。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知名学者施一公曾在一次教育大会上表扬自己的一名***,一名大专生一路通过专升本、考研进入清华大学成为他门下***的一个学生,那个学生现在在英国一所大学里任教。还有一个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研究生考到福州大学、博士生考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去了耶鲁大学。
所以,所谓211、985等高校名号只是身上的一个标签。人生路上,内心丰富而强大的自我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踏实走得更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学校庆筹备小组工作分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学校庆筹备小组工作分工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