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毕节民族中学校庆第三篇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毕节民族中学校庆第三篇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响水到毕节民族中学有多远?
根据高德地图规划的导航路线来看,响水乡到毕节民族中学(毕节市城区校区)的路线距离在26公里-38公里左右,到毕节民族中学(东校区校区)的路线距离在15公里-18公里。选择的行走路线不同,距离也不相同,可根据自身事情紧急情况、交通情况、道路情况等因素决定行走路线。
毕节历史有多少年?
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二月置毕节卫,为毕节之名之始,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毕节卫置毕节县,以后沿用。毕节是彝族语地名,彝族语读作"比跻"为彝族一个家支头人的名字。
《毕节县志》载:毕节为"顺元路亦奚不薛路地,平迟安得长安所,属湖南,置毕节驿。建置之初时逢除夕,故曰毕节",这段话似有望文生义之嫌。
而《夷书》说法则较为恰当:"毕节称比跻,系白罗罗之名,因好其地为"比跻",久之叫着毕节,……***为除夕之证,彝族人作人名之称,其矢一也,其地则皆今之毕节。"由此看来,毕节之名源于彝族某一家之后被用作地名,最后用汉语音写作现名。
毕节这片土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商、周时期。据《毕节县志》记载:毕节周为卢国南境;战国时属牂牁国西北境;秦属巴蜀郡东南部地;汉置平夷县……元置毕节驿;明建毕节卫;清康熙年间撤卫建县。
毕节为彝族比跻系世居之地,所以有一种说法:“毕节”两字是彝语“比跻”的音译地名,亦即“毕节”两字系由姓氏名演变为地名。
毕节所依附的云贵高原,是在新生代第四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强烈隆起的古大陆,对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进化具有特殊需要。
人类在这里的活动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尧舜时代为有鼻国(诸侯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称国。这是毕节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命名为鼻(后有人写为鳖、毕、比等)。因此,毕节的历史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紧相连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毕节民族中学校庆第三篇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毕节民族中学校庆第三篇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