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京大学甲子校庆活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南京大学甲子校庆活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家如何看待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的情谊变化?
帝位的诱惑,实在太大。试问天下,又有几人对在握的帝位能够拱手相让?你若承认了这一点,那么,你就不难理解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的情谊变化了。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出生4个月就被立为太子。
八年后,宣宗驾崩,太子朱祁镇顺理成章即位,是谓明英宗。次年改年号为“正统”,尊张氏为“太皇太后”,孙氏为“皇太后”。
(朱祁镇)
但朱祁镇年龄实在太小,当时才九岁,根本无能力主理朝政。国事实权仍然掌握在贵为“太皇太后”的张氏手中。
朱祁镇年幼时,由太皇太后张氏掌政。她重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国家一片欣欣向荣之象。但张氏于正统八年驾崩,三杨也相继去世。
而此时,皇帝也由少年天子长大成了热血青年。他励精图治,一腔豪情。宣德帝曾因放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而引发地缘政治,造成动荡不安。他令南方诸省筹措粮饷,派遣南兵稳定云南承宣布政使司。
也算是稍有成效。在朱祁镇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是宦官王振侍读。由于张氏在世时不允许外戚参理朝政,王振的邪气被扼住。但他很会迎合皇上的心思,所以很受宠信。张氏驾崩以及三杨相继去世,王振犹如脱离铁笼,受到重用。
英宗即位不久,便封王振为“司礼监太监”,助帝批阅奏章。王振趁机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
此时,北方蒙古部落的瓦剌一支已经强大起来。向明王朝朝贡的使团在沿途***掳劫,无恶不作;且将严禁出口的弓箭、火器带出境外。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明廷的尊严,,也影响了沿途百姓的安全,威胁着边境的安全。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也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的皇帝。因为其在位分为两段,分别为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两次在位。两段之间是他弟弟明代宗朱祁钰在位。在“靖难之役”中,宦官为明成祖夺取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于是朱棣开始逐渐增加了宦官的“戏份”,允许识字以及委以重任,但肯定达不到专权的地步。为此,朱棣还下诏允许有子嗣的教官,自愿***进入宫中教授宦官、宫女识字。
志得意满的也先率大军兵临城下,以皇帝作为要挟,大明岌岌可危。为了稳定人心,兵部侍郎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等坚决反对南迁,并拥立朱祁钰当了皇帝。同时于谦等人积极组织明军抵抗也先大军,也先见占不到便宜,就释放了明英宗。朱祁镇回来后,面临尴尬局面:因为朱祁钰的皇位还没有坐热,皇帝隐还没有过好,所以,他根本不愿意让出皇位。但先皇朱祁镇还活在世上,不过,当时,朱祁镇觉得自己能活着回来已经很***了,并没有立即夺回皇位的意思。
朱祁钰治国理政的水平明显比朱祁镇要高,但在狠辣程度、身体乃至生育能力上,他都比不上朱祁镇。像朱祁镇这种过***帝,突然暴毙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事实上,朱祁镇虽然没了自由,但生活水平还可以,在被幽禁的七年间,他分别与三位妃子生了三个儿子。朱祁镇展开清算,处死于谦、王文等人,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官员都被波及。朱祁钰也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不久后病逝。
近日《大明风华》的热播,土木堡之变前后把明宣宗朱瞻基的两个宝贝儿子皇太子朱祁镇和郕王朱祁钰逐渐拉入人们眼帘。
随着剧情发展,宣宗驾崩,朱祁镇继承大统,朱祁钰建府称王。又随着年轻的英宗皇帝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瓦剌,历经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大明社稷危急,监国王爷朱祁钰被于谦为首文官集团推上历史舞台,成为大明掌舵人,史称明代宗。代宗执政七年经历了北京保卫战、迎归英宗、南宫囚兄、夺门之变、病死被废一系列变故最后忧郁致死,死因成谜留下后人无尽传说。
自古无情帝王家,本来关系还算亲厚的两兄弟兄友弟恭,一个御驾亲征,一个监国称王,没有土木堡之变,他们人生仍会在原来的轨道进行。但是皇权面前无亲情,朱祁钰在***加顶、政局稳定后,逐渐生出了贪恋皇权之心,在迎回英宗囚兄南宫后,废除了英宗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就是想让皇权永远掌握在自己一脉,这大大触动了一些老臣和孙太后等为首人的底线,也落下了不仁不义的恶名,为后来石亨等人发动的夺门之变、拥立英宗复位,自己身死被废埋下伏笔。
代宗朱祁钰和于谦齐心协力发动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执政期间也算知人善任,颇有作为,照比哥哥的好大喜功冲动任性,土木堡兵败被俘受辱丧失国体,不失为一位好皇帝,但他在囚禁哥哥之后,还妄生传位于自己儿子,自己儿子夭折后又不复立英宗之子,这在当时礼法触动了孙太后英宗为首的旧集团利益,的确有点被权欲折磨的丧心病狂,毫不顾及兄弟之情!反观英宗复辟后对他废帝号、囚宫中、怠治疾、最后死后赐戾字毀生誉,也毫无兄长之义!
总之英宗代宗两兄弟先是兄友弟恭,后来互生嫌隙,再后来为皇权兄弟反目,最好的诠释了最是无情帝王家,皇权面前无兄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京大学甲子校庆活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京大学甲子校庆活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