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京大学百廿校庆头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北京大学百廿校庆头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非985、211(本科)就不值得读吗?
好吧,知道会得罪人,但既然邀请了,那就藏着掖着多少说点。
既然问“值得不值得”,那就是在权衡,在计算得失,在盘点一门生意。可惜,读大学不是一门生意。先不说将来,就目前来看,普通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已经是“普及”教育,脱盲教育。读了大学未必是“精英”,不读则基本上是“现代教育盲”(你懂的)。
为什么这么说?好,咱们用数据说话。中国每年有多少初中毕业生?前两年的数据是1400万左右,这两年高点有限,大概算1500万吧;高中毕业多少?17年是一千万出头。每年有多少大学生毕业?今年是近九百万!意味着什么?每年供应社会的新生劳动力(注意不是精英白领!)2/3读了高中,高中毕业生90%读了各种大学,接受了理论上的“高等教育”!如果不读大学,同年进入社会的劳动人口(包括种地搬砖洗碗技工还有工程师医生金融白领)60%以上比你学历高。这种情况下,如果没爹可拼的情况下,你觉得你的初始机会高吗?将来发展机会大吗?
你会说读那些二三本大学学不到什么东西,浪费时间金钱。这种说法一点没错。但至少,在进入社会之前你还有几年时间培养一下自身情趣,拓展拓展知识面,在大学这个“温室”里体验一下人间冷暖,为更为严酷的社会现实做点准备,顺便想想自己更适合干点啥。万一,你觉悟了,想进步了,考个研啥的,不是挺好?
说最难听的吧,别瞎传,自己琢磨就行:哪些是精英教育?985,211和部分一本,他们的数量是六七十万,社会对精英的需求就只有这么多;二本三本,那是素质教育;职教是专业技术教育,各司其职。
读大学的目的:找寻进身之路在其次,首先是别落伍。
一家之言。
事实并非如此。985,211呈现扎堆报考的现状,一方面这些学校确实好,另一方面,也是考研机构鼓吹便于招生所致。有能力有梦想选择这些学校报考一点错都没有,不过211也就百余所,而研招单位有七百余所,可以,考上非985,211的考生是大多数,而没有考上研究生的另外2/3的考生也是大多数。所以,报考专业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情况,不存在说没有价值,比方说重庆邮电大学的通信专业,重庆理工大学的车辆工程和会计专业,这些都是非211,但这些专业毕业的考生也算是行业的佼佼者,也非常有价值去读。另外笔者观点,即使考上985也并不注定你前途无量,每个学校的学生都分层级,只要你是志向高远积极向上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选个非211院校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有许多的大学可以选择,但有的是“非重点”大学。如果考生选择这些“非重点”大学,可以说,对考生一直以来的“执念”,是不小的冲击,确实很难接受。是不是放弃211工程大学,转而选择“非重点”大学,让这部分考生纠结无比。
无论是原来的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还是现在所说的双一流高校,其财政资金的投入、政策的支持、科研实力、师资力量等,整体水平比非重点大学要高出一大截。而且,考生在大学毕业以后,许多用人单位对学校层次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所以说,这一些被评上211或985工程大学,许多考生之所以趋之若鹜,还有毕业后就业薪酬等方面的优势。
是不是所有的“211工程”大学,都比一般“非重点”大学好,实际上也并非如此。在评选211工程,或者是其他一些重点大学时,其标准是什么,很难说得准,或者说并没有什么统一标准,当然,肯定有一定的依据或是各方面因素的考量。有些时候,重点大学或者一些“头衔”的评选,还要考虑到地域之间的平衡和学科之间的平衡,比如,内地某些省份211工程大学,其整体办学实力,可能还不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非重点”大学。
加之,当初评选“211”工程大学已经时间久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还有地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办学理念和思路的不同,各高校之间的整体水平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今,有些原来的“非重点”大学,其学术水平、科研实力等方面,超过了某些重点大学和211工程大学的现象并不少见。
因此,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般要遵循常规,但有些时候,要有适度的灵活性,不能被自己的“执念”所困,放不开手脚。判断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科研成果水平,如果你可以报考学术水平较高的“非重点”大学,从而受到很好的教育,放弃心中念念不忘的“211”,也并不是不可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京大学百廿校庆头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京大学百廿校庆头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