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海大学参加华水校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河海大学参加华水校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唯一一所成功外迁到河南的大学,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原来水电部就有三所水电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和华北水利电力学院。华北水利电力学院先是下放到河北的县城,后移到河北邯郸市,在***后期和重新招生的80年代,就已经被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和华东水利学院甩后了,因为高水平教授和优秀学生不愿呆在小城市。后来武汉水电学院与武大合并,变成武汉大学的一部分,华东水院改名河海大学。华北水电大学搬到郑州后,学校的成果不可能超过武汉大学和河海大学,而河南又主要是发展郑大和河大,所以更不可能接受到更多的***,华北水电大学想出头,怎么出头,凭啥出头?中科大,本身是中科院下面的大学,又是***时从北京直接去的合肥,教授全国一流,成果一流,怎么不会出名?我讲明白没有?
可以参考同样外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那一个大量京校外迁的动荡时期,中科大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一个搬到河南,一个搬到安徽,同时在京校回迁时期都未能成功回到故地,一个选择了放任自流,一个选择苦练内功。我认为支持孕育希望,创新引领发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河南省内其他大学类似未能获得省***的大力支持发展而逐步在全国泯然众矣,自身也没有创新驱动;中国大在安徽省省***大力支持(给地给房给钱给政策,南方唯一有暖气的大学),这是良好的外部因素,再加上中科大多年以来创新发展(中科大少年科技班,挽留大量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做科研以及积极向中央要钱要政策),这就成就了一个新的中科大。
说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我先想起来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2年院校大调整期间,京城外放了13所高校,当时中科大本想放在河南,河南领导说,河南粮食不够,就没去,去了安徽合肥。
说粮食不够既是事实,又是一个象征。现在河南发展还不错,在10多年前,去河南郑州,还有很多很贫困的人,河南属于黄泛区,那时候每年有涝,出去要饭的河南人非常非常多。在这个艰苦的条件下,要中科大确实不切实际。安徽也不富裕,但还是好一些,中科大在合肥是贵族般的存在,中科大有暖气!!!教育是一个富裕后才关心的事情,需要多投入才行。原先清北在国际上都排不上号,现在不论是论文数、科研成果、学科排名还是人才培养,都可以跟国际一流大学比一比了。
河南也是如此,进入新世纪,河南发展了制造业,经济在好转,所以河南省的大学的地位也在提高,比如双一流名单中,除了郑州大学,又加了一个河南大学。不过,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河南的发展并不会随着河南经济的发展而起来。虽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是河南重点发展的7所高校之一,但它的发展有限。因为河南是内陆省份,不太需要这些水利水电,本来南京的河海大学,武汉大学的原水利电力大学部分都是国内一流的了。
华水原来是水利部直属高校,到郑州以后,河南省不给***,现在变为省部共建,说句不好听话就是两边都不管,都不给***。就拿改名字来说,和河南财经学院同时申请改名,为啥河南财经改名成功了,华水后来才改成大学,大家品,细细的品。至于以后的发展现在看不出来,不过跟郑大河大比肯定会落后一点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海大学参加华水校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海大学参加华水校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