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庆节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庆节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南京大学校色是紫色?
提起南大与紫色的渊源,就不得不谈到南京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在国立中央大学时校色为紫金二色,加之松青,故依据传统当为紫、金、青三色。紫、金两色,紫色象征典雅、高贵和浪漫;金色象征光明、辉煌和智慧。南大紫的沿用,也体现了南京大学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时,校庆标识以紫色为唯一配色。紫色,高贵而优雅,代表权威和声望、深刻和精神、魅力和浪漫。另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紫颜色的国家。校庆标识运用紫色,彰显了南京大学尊重历史、崇尚文化、尊重传统、崇尚科学的精神。紫色也让人联想起南京的象征紫金山,为南大紫融入了更多“南京元素”和“金陵韵味”。
“民国四大名校”是指哪几所大学,现在排在什么位置?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其实民国年间并无四大名校之说,而是有五大名校的说法,这五所知名高校分别是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除了国立中央大学以外,其他几所大学都还原名存在,在此不再赘述,重点介绍一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前身是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相继经历了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几个阶段。建国后国立中央大学被拆分、调整,几经转换,成为今天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江苏大学。这些大学今天几乎全部是全国重点大学,由此也可看出当年中央大学的学术地位。
1930年代初,罗家伦担任中央大学校长,期间得到国民***支持,获得240多万元建筑经费,在南京中华门外石子岗一带建设了新校区。这时的中央大学除了文、理、法、教、工、农、医等7个学院30多个系科外,还有一个附属牙医专科学校,一个实验学校,一个畜牧兽医专修科,一个航空机械研究班,两个研究所,一所实行义务教育的附属小学,22所实验农场,规模非常可观。
抗战爆发后,罗家伦带领师生,有条不紊地搬迁到大后方重庆,还在沙坪坝盖了新校舍。据罗家伦回忆,不仅学校所有仪器、图书和设备完好无缺地迁移至重庆,就连农学院实验牧场的优良牲畜品种也乘船来到山城。当这些长途跋涉的动物们进入重庆市区时,正好遇到罗家伦校长。放佛骨肉重逢,罗先生悲喜交集,热泪盈眶,下车与那些异地重逢的动物们拥抱亲吻了一番。
抗战期间,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与私立南开大学组成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大,搬迁至云南昆明;国立武汉大学搬到了四川乐山,齐邦媛在其《巨流河》中有详细的描述;国立浙江大学在校长竺可桢带领下,一路长征至贵州遵义,播下下文化的***。
国立中央大学毕业证书
民国四大名校是指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四所本土高校,分别是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这四所学校放在如今依然是全国顶尖的高校。
国立中央大学
当时定位最高、规模最大、院系最全、师资最完善的高校,其前身是国立江苏大学,在1928年改称国立中央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次年定名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收编金陵大学,形成了南大的主体。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这所学校来头也很大,因为这是一座由国立清华、国立北大、私立南开三校联合办学的高等学府,早期名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之后因战乱影响迁址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而长沙临时大学的开学日也被定为西南联大校庆日。该校从1937年成立,到1946年停止办学,虽然只办学不足9年,但也培养了大批人才。
国立浙江大学
浙大创立于18***年,其前身是求是书院,1928年更名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浙大西迁,分布于遵义、湄潭等地多校办学。1946年迁回杭州,形成了如今浙大的早期雏形。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浙大部分院系分离或迁出,并于之后陆续分为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四校。1998年这四所同根同源的高校又重新合并,成为了如今的浙江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诞生于1893年,其前身为自强学堂,1913年更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1949年去掉了国立二字,直接称为武汉大学,也就是现在的校名。武大算是民国四大名校当中主体保留最大最完整,也是变故最少、传承最清晰的一个。
民国四大名校是曾经存在过的,但是你说与当下的那几所大学是否有传承关系,俺们便呵呵了。
想当年,中国曾有五所中国顶尖学府,是为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他们曾举办过五大名校联考——当然有人便说了,民国那个万恶的旧社会,能搞出什么名堂来呢?是的,确实没啥名堂,无非就是1948年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立中央大学居***,超过日本的东京帝国大学而已;无非就是浙江大学曾被英国《自然》杂志称为:“东方剑桥”,无非也就是因为有一批优秀教授,不忙着评职称作报告当大官去捞钱,而是埋头苦研究,在《自然》《科学》等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余篇高质量文章而已。
现在的大学老师们个个堪称捞金高手,但民国那会确实有点鄙陋,大家都忙着教学。1937年,民国的教授们都集中在首都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校园评阅,日军飞机便来轰炸,日本人是懂货的,一个国家的精神,就在于学术。所以他们把中央大学图书馆、大礼堂和科学楼设定为轰炸目标,最终是炸毁了化学实验室,倒塌了女生宿舍。
于是,民国***决定:五大高校都要迁徙到内地去。国立中央大学迁至重庆,浙江大学迁至遵义,北大、清华与南开合并组建西南联合大学,迁至昆明,武汉大学则迁至四川乐山。
这便是你说的:民国四大名校。
这些学校的教学水平有多高呢?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曾致函中国[_a***_],确认包括国立中央大学、北大、清华、浙大、武大、南开以及协和医学院的文理科学士毕业生成绩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均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即今之大学四年级学生)。
也就是1948年,国民***所遴选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也就相当于当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哪里的大学教授入选最多呢?还是这四所大学。抗战胜利后,中国组建台湾大学,也是选拔苏步青、罗宗洛(浙大)、傅斯年(北大)前往负责。
民国的大学好在什么地方,首先,这里不是为做官而镀金的地方,北大蔡元培曾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这些话,在当下是不被认可,是反其道而行的——然,我们说,这是真正的大学精神。
其次,大学不应是完全官办性质,蔡元培曾言:兼容并包、网罗百家,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民国的大学,有公立、私立、教会三种,三足鼎立,方得纵横帷幄。蒋介石曾委派罗某去做清华校长,罗校长一上台就说要全校军训,清华师生大怒,训个毛,要么你走人,要么俺们走人,去另开一家清华。结果最终还是罗校长走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庆节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庆节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