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学生校庆走秀文案范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小学生校庆走秀文案范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人物《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一文以及付云皓的回应?
谢谢悟空邀请。
在我们高中数学老师的口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一生足矣。当时,我们也参加过省数学竞赛,但是成绩不咋样啊...更不要说,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难度。能在02和03届获得满帆,只能说敬佩不已...
但是,我想说参加奥赛和做学术不是必然联系的,2000年以后的14位菲尔兹得奖中也仅有8人有IMO获奖资格...
国内的奥赛培养除了兴趣,更大的激励是高考加分、保送名校。我记得我们数学老师说,你们要是获得省奥赛一等奖,降分20分进入省内名校...我个人对数学的兴趣真的一般,高考也就不到130分,为了降分也努力过...最后还是不合适。
...
高考目前取消奥赛加分,但是依然是名校自主招生门槛...
北京大学在简章中明确说明,在五大学科奥赛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国三及以上,才是北大真正要招的考生。
中国科技大学,认可生物、信学的国家级奖项,数学/物理/化学认可省一。
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对信息学奥赛的要求是铜牌及以上。
这个情况只是个例,就像少年班也有少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大众的预期一样。记者认为的天才坠落,有点强加愿望之嫌。对此我持不同看法。
从统计数据来看,大部分能够通过奥赛获得保送资格的同学,都是天赋很好的学生。
付云皓,由我国著名奥数高级教练朱华伟老师一手培养,两次以满分获得国际奥赛IMO金牌的数学高手,后来保送北大。
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报道出来之后,付云皓本人的回应:
这是他本人今天早上8点多在水木社区上的一篇回复,很明显,他本人对现在的生活状态还是很满意的,幸福感很强。
但是很显然,他本人的经历,不符合大众的”想法“,被作者当作"不成功的典型”。因为大家对于有他这样天赋和能力的人,实在是抱着非常大的期望。
付云皓在***访中说到:他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后悔。2003年,与他一起的5位队友,只有2名继续做数学研究,而另外三人从事着金融业的工作。大家幸福感都不错,也没有后悔。为什么优秀的人从事基础的工作,就会被认为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付云皓在大学期间,因为玩游戏耽误了学业,
文章我都看了,有读后感如下——
1. 关于什么阿里投资的媒体通过说数学天才在大学打星际(嗯 打星际哦不是王者哦),从而起到给腾讯搞事情的目的, 这个想法太过深邃;
2.《人物》稿子没大问题,倒是数学天才自己不懂该如何写人物。数学天才质问你丫到底是写我,还是写别人口中的我,而事实上,人物稿最怕当事人说啥就写啥,这就成了为当事人歌功颂德的公关文,有啥好看的。必须以他人口中的我为重,正常得很;
3. 一个小时候数学极其牛逼的人,最终去培养中学老师不搞学术研究,当然没啥不可以,但你要说没遗憾可能么?数学这个东西讲天分,百年出个天才也不夸张,说一句可惜了这个天赋资质,没啥不对的;
4.当事人称这也没啥不好,当然可以,但就不能你说啥我写啥,因为是个人都会给自己找类似的说法:这也没啥不好。痛骂自己浪费天赋的,那才叫不正常;
对这种标题,我的回答是:S***e it!
举个例子,我一个前辈,奥数省状元,国家队,IMO银牌。上了清华后***武侠***,物理29分,差点没毕业。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知道他在跟我合作的一个清华实验室里干活。那个实验室不是他的专业,算是清华的王牌专业之一,也是个学霸云集之地。我问起这个前辈,都说:太厉害了,我们搞不定的问题都给他。
其实奥数跟学术研究没有直接关系,前者是剑侠,练的是“虾行,三角绞,十字固,木村锁”,按项羽的说法,是“二三人敌耳”。而学术研究是兵法,是“万人敌”。
奥数或者一切xx竞赛,都是玩技巧,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比较容易理解和感受,但技巧其实是最原始最粗糙的一种智力展示。而科学发展的主线就是“去技巧化”。
比如从欧几里得几何到解析几何,从丢番图到微积分,从模式识别到深度学习… 无一不是一个抛弃技巧,走向普遍性深刻性的过程。
文中提到:很多后来做出成就的数学家都曾在某个阶段意识到奥数的局限性,从而走向更广阔的领域。
这算是本文中较有营养的一句话。话说我也常常遗憾自己领悟这点晚了点,在奥数的水池里游的太久了,耽误了几年青春。
至于付童鞋,没有什么“坠落”,一个正常的人生起伏而已。他在奥数,在技巧上是有天赋,但至少迄今也没展示出在“深刻性,创造性”上的才华,当然那本来也只属于极少数。
没必要过于纠结于那段“疯狂打游戏”的经历,那个不重要,我认识的很多学霸学神都有过一段疯狂的时间,不重要,完全不重要,只要能回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学生校庆走秀文案范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学生校庆走秀文案范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