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学校庆展示武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学校庆展示武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北大学新字体是谁题的校名?
5月17日,中北大学校名新用字体启用仪式在校门口举行。全体在校校领导、校名石捐赠者之一、该校校友眭怀明出席仪式并为更换了新字体的校名石揭幕。副校长苏铁熊主持仪式。
该校党委书记沈兴全指出,建校80年,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培养了一大批爱国忠诚、敬业担当、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秀人才。他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树立自信、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双一流”目标奋进。希望在校庆日的高光时刻,为广***生及海内外校友展现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中北,一个“军工立校成伟业”的中北、一个“勇争一流创宏图”的中北,并充分利用建校80周年这一契机,弘扬太行精神,彰显军工特色,展示办学成果,扩大社会影响。
据介绍,一直以来,由于学校对外宣传使用的校徽和标识中,存在“中北大学”字体不规范、不统一的状况,使该校对外形象的展示缺乏一致性。中北大学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一直传承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为内核的“太行精神”,而“太行精神”及其内容使用的都是毛体;太原机械学院时期,校门两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题字使用的也是毛体。毛体苍劲有力、厚重洒脱、彰显自信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直面挑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为更好地展示学校形象,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广大海内外校友、全体师生员工从我党百年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汲取精神营养,从中北大学“烽火中诞生、奋斗中成长”的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动力,立志在中国军工教育和科技强国新征程上规划新蓝图、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决定将“中北大学”校名和校徽字体统一进行更换为毛体。
米南阳
华北工学院改名为中北大学原因:2004年6月中国著名书法家米南阳先生为学校题写校名 ,学校由理工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迈出了坚实一步。中北大学位于山西太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中国航天核心院校、原国防科工委直属的八所本科院校之一、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工业部直属的七所本科院校之一,是山西省人民***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中北大学属国家二级保密单位,被誉为中国的“军工泰斗”和“人民兵工第一校”,是中国校友会网评选出的三星级、专业型的中国知名大学
米南阳。中北大学的大学,在新中国历史上,其实曾经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历史渊源,早在1941年5月,在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和副总参谋长左权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刘鼎担任第一任校长。
中北大学的历史?
中北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的高等院校,她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历经抗日战争和***的战斗洗礼,几经变迁,饱经沧桑。2001年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时,***为学校慨然题词“人民兵工第一校”。
1949年学校迁入现址,更名为兵工职业学校,后又冠名为华北兵工工业学校,太原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后经***院和中央***批准,1961年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4个常规兵器专业(火炮、自动武器、***、引信)的教师、学生、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全部迁入我校。1962年沈阳工学院两个常规兵器专业(火药、***)也相继迁入,使学校规模和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充实和提高。1963年我校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成为当时的国防工业 8 大本科院校之一。 1***0 年归属到第五机械工业部,同年 7 月,奉本部军管会命令学校停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1993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隶属于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我校成为由国防科工委与山西省人民***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标志着我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4 年 6 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北大学。
2020 年12 月,***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中北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的若干意见》,推动中北大学在全省一流创新生态建设中发挥科研支撑作用。
2021年5月,山西省人民***与工业信息化部签署共建中北大学协议,我校成为由山西省人民***和工业与信息化部、山西省人民***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双共建,山西省人民***管理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学校庆展示武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学校庆展示武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