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学校庆诗句祝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学校庆诗句祝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国真《感谢》这首现代诗是给谁写的?
作者:毛志杰汪国真,曾经是一代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堪称现代诗的诗圣。想当年,很多人都以能在谈话中自然不自然地带出一两句汪国真的诗句而感到一丝丝的骄傲。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他的诗仍对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时光变迁,年轻的心永不会变。汪国真的诗就有这么一种给人以力量和希望的魔力。《感谢》这首诗是汪国真在2006年暨南大学百年校庆的一首作品,诗中表达出了自己的感谢之情。让学生学习并仿写这首诗,不仅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于“感恩”二字的理解。知道“感恩”的孩子,才是健康成长的孩子。今天,我们就看看一位初中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仿写现代诗《感谢》,是不是很有些汪国真老师的韵味呢?
感谢作者:张倍瑜让我怎么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摘取一片绿叶,你却给我了整个森林。
让我怎么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摘下一颗明星,你却给我了整个天空。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轻抚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草原。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小花,你却给了我整个花园的芬芳。点评:从小诗中可以感觉到,小作者感谢的应该是自己的父母。只有父母,才会给予孩子这么无私、慷慨的爱吧!
哈尔滨工程大学到底应不应该改名?
关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更名,小西觉得还是别改。毕竟哈工程的知名度不低,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改名一次,学校很容易陷入不短时间的低谷,招生和学生就业影响挺大。
作为原中国人民***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拆分出的七所知名院校之一(哈工程继承了"哈军工"校址,情感更浓),前身是1***0年哈军工海军工程系为主题创建的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至于是谁继承了哈军工的衣钵,看法不一,小西偏向于同城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仅仅是个人观点。
和北京师范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一样,同城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遮挡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光芒,本地人口中的"哈工大"与"哈船舶"较好区分,外地人得看学校全称。但是,部分同学说是看错名字填错的志愿院校,这个就有点吹牛咯喔。
传出学校有意愿更改校名,缘于学校60周年校庆(2013.09.02)时,某领导发言时混淆了哈工程和哈工大,让学校老师、学生都蛮尴尬的。当时,传出3个意向校名是"中国船舶大学"、"哈尔滨船舶工程大学"与"哈尔滨船舶海洋大学"。
相对来说,"国字头"的中国船舶大学更受学生欢迎,不过教育部之前就有发文,禁止部分院校升格更名使用"国字头",不过让小西懵的是近期筹建的中国康复大学、中国能源大学、中国核工业大学等三所"国字头"大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另外,小西觉得哈工程宣传的特色是"三海一核"(航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单独突出"船舶"会舍弃掉其他特色学科,不利于学校多学科发展。若是更名为黑龙江冠名的大学呢?"省字头"不一定代表学校全省最厉害啊,比如小西老家的江苏大学和南京大学、湖北大学和武汉大学,改名的意义不大。
“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个名字也是有来历的。1966年4月,“中国人民***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退出现役,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当年6月就“***”了,所以少有人知。
那时的“哈工程”,“哈工大”可高攀不起。
后来,1***0年,原“哈军工”的海军系、原子系和导弹系的战术导弹分部,以及院部和其他系的部分人员(多数是政治不清人员),共同组建了以船舶工程为主的院校,就在“哈尔滨工程学院”中加了“船舶”二字,即“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实际上,继承“哈军工”衣钵的只有“哈船院”和“国防科大”,“哈船院”偏军工,“国防科大”偏基础。由于“哈军工”的院部南迁,所以“国防科大”在行政上是正统。
再后来,升级为大学,为听上去大一点,就成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了。
“哈船院”或“哈工程”之所以名声不显,是这些年限于国力无法大力发展海军有关。在基本建立了战略自保和国土防御力量之后,国力上升,国家现在开始大力发展海军,以维护我们的全球利益,“哈工程”已经走上快速发展轨道。
如果非要改名,还是改为“哈尔滨船舶工程大学”吧,专一反而更尖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学校庆诗句祝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学校庆诗句祝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