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大学遇到校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重庆大学遇到校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重庆交通大学校庆时间?
重庆交通大学是由重庆市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共建的一所交通特色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南岸、科学城、大坪三个校区,占地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2万余平方米;设有19个学院(部),开办64个普通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2.7万余名,教职工2100余人;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馆藏纸质和电子文献440余万册(种)。
2021年11月7日是重庆交通大学成立70年校庆日,70年前,在修筑川藏线时成立了重庆交通专科学校,即是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1960年,国家通过院系调整,在重庆交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重庆交通学院,2006年升格为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由重庆市教育局管辖的二本院校。
重庆大学口号?
耐劳苦 尚俭朴 勤学业 爱国家
早在二十年代,“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成为至庆大学的第一代校训。重大的校训不但包括了现代高等教育机构有三大任务:学术研究,培养人才,服务社会,还将服务社会细化为“佑启乡邦,振导社会”。
重大的第二代校训诞生于五六十年代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和大多数高校一样,重大也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这样的口号性话语作为了校训,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色彩。在风雨操场的校史墙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那个年代的故事,和这八个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大字。
2004年75周年校庆之际,校方将“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这十二个大字镌刻在了A区大门的两侧,作为了重大的第三代校训。
校方此举的用意非常明显,为了让重大的学子牢记重大这几十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经历的沧桑变化,提醒着重大儿女要牢记先辈们的教训,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完善自我,造福社会。
历史上的西南联大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怀念曾经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没有大楼,却充满***”的时代——
它在短短 8 年时间内(1937 年 11 月 1 日-1946 年 7 月 31 日),只有 3343 名毕业生,里面包括了2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5 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 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 174 位两院院士。堪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它的师资,是由当时的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家超级名校堆起来的。实力却远远超我们当今任何一所高校。
教授比较有名的:华罗庚、钱钟书、朱自清、胡适、闻一多、沈从文、钱穆、冯友兰等等。
这是一所神奇的大学,是中国最牛的大学,称为“大学中的大学”。它成立于抗战时期,1937年成立,到1946年,一共8年多,由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南迁到昆明组成的联合大学。
这所大学一共毕业了3800多名学生,在这些学生中出了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郑哲敏等多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邓稼先等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群星灿烂,光华绝代。
西南联大被称颂至今,不单单是人才培养的辉煌,还有西南联大的精神。当时西南联大时期的清华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之谓也。”西南联大,当时条件艰苦,学生住的是茅草屋,教授们也是吃不饱穿不暖,但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坚持信念,爱国抗战,专注于学问,以学问来救国。当时在联大中,教授治校,学生和老师讨论成风。黄昆和杨振宁都写回忆文章,他们的学术之路就是在西南联大有雏形的。
现在的大学条件比当年的西南联大要好很多,不论是北大还是清华,都没有达到西南联大的境界,很多学者都在研究西南联大现象。希望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好的物质条件下,能重***育的本质,大学真正做到“***之谓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大学遇到校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大学遇到校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